2016年10月的云棲大會,馬云第一次提出了“新零售" >新零售”這個概念,“未來的十年、二十年,沒有電子商務" >電子商務這一說,只有新零售。”
“新零售”隨即成為了各大巨頭競相爭搶的對象。騰訊牽手永輝、麥德龍,阿里在線下開設了80家盒馬鮮生的門店。
在美國,線上巨頭亞馬遜也在積極進軍美國的線下零售市場。去年8月,亞馬遜在舊金山灣區(qū)開設了第一家實體書店。到今天,亞馬遜在美國擁有18家實體書店、87家快閃店(體驗零售店),3家四星商店(銷售亞馬遜網站上評價超過四星的商品)和8家Go商店(銷售食品和雜貨)。
與此同時,“新零售”的痕跡也在印度出現,并迅速蔓延。2016年起,許多電商都在線下開設實體店。例如家具品牌Pepperfry、Urban Ladder,眼鏡品牌Lenskart,內衣品牌Zivame,服裝品牌Myntra,珠寶品牌Caratlane等。
在宜家千呼萬喚中終于在印度開了第一家門店之前,Urban Ladder是印度當仁不讓的家居品牌領導者,2012年在班加羅爾成立的它,已經拿到了累積超過1億美元的融資,在線上和線下銷售25個品類的1000多種家具。
到2018年,Urban Ladder已經開了10家線下門店,并計劃到2019年年中擴大到20家。它的聯合創(chuàng)始人Rajiv Srivatsa在接受采訪時明確說,Urban Ladder要做的,就是重塑“全渠道零售”。
與中國線上先壯大、再聯合線下的軌跡不同,在印度,線上零售商主動擁抱線下的原因是,“抱大腿”。
淡馬錫投資的印度基金公司InnoVen Capital的首席執(zhí)行官Ashish Sharma告訴志象網,“雖然線上業(yè)務增長相當快,但線下業(yè)務仍是主流。”
98%的線下零售份額
根據Technopak的研究,就全世界而言,線上銷售額僅占整體零售額的十分之一。而在線下的份額里,特許專賣店和連鎖超市等連鎖零售形式就占了市場份額的10%。
在印度,線上零售更為弱小,銷售額目前僅占整體零售額的2.2%。但其增速可觀,預計在2020年,線上銷售額將從2017年的6720億美元增長到1.1萬億美元。
新零售” " width="549" height="410" data-width="550" data-height="410" src="/file/upload/12_21-1.jpeg" />
印度電商雙雄亞馬遜和Flipkart也已經意識到線下市場的潛力,他們開始與線下商店合作或自己開辦零售店。“一方面,我們發(fā)現許多線上商家開始進軍線下,但同時,線下零售商也在努力建立線上渠道,并且正努力做到全渠道零售。”Ashish Sharma說。
美國線下零售巨頭沃爾瑪在今年5月,以160億美元的價格收購了Flipkart,給了它超過200億美元的估值,就是印度新零售最好的例子。
“四年前,大家都認為線下零售要死了,線上才是未來。 但人往往希望切身體驗到產品,感受到產品的存在,同時也不可否認,線上提供了很大的便利性。因此只有線上與線下結合才是未來。” 班加羅爾在線有機產品銷售商Healthy Buddha聯合創(chuàng)始人Anurag Dalmia在接受志象網采訪時說。
投資者們認為,印度新零售的時代即將來臨。
RedSeer研究公司副董事Ujjwal Chaudhry對志象網說,“某種程度上,人們害怕錯過線下機會,現在,線下零售商也在想如何把握住線上。”
巨頭入局
去年9月,亞馬遜印度以17.925億盧比(約1.8億人民幣)的價格收購了印度時尚零售連鎖店Shoppers Stop5%股權。根據協議,各地的Shoppers Stop有80家將開設亞馬遜體驗中心,亞馬遜所有品類的線上品類都將在此展示,而Shoppers Stop也將在亞馬遜網站上銷售400多種產品。
“亞馬遜賣家服務私營有限公司(ASSPL)和Shoppers Stop有限公司(SSL)分別獨立地建立了百貨商店形式的定制合作伙伴關系。這項交易使零售和電子商務領域的兩個領先品牌,能夠利用彼此的優(yōu)勢為印度不斷變化的客戶群提供服務。”亞馬遜印度公司發(fā)言人告訴志象網。
信實零售、Pantaloon零售、Aditya Birla零售、泰坦工業(yè)(Titan Industries)、塔塔的書店連鎖Landmark和連鎖書店Crossword等有組織零售品牌也在全國擁有數百家商店。對于它們來說,線上線下的整合也擁有極大可能性。
由于印度外商投資法禁止外資持有實體連鎖商店49%以上股份,因此像亞馬遜這樣的線上巨頭,都需要尋求與本地的實體零售商建立合作伙伴關系。
據媒體報道,亞馬遜印度和私募股權公司Samara資本已同意收購Aditya Birla集團的零售連鎖店“More”,后者在印度擁有500多家門店。
Ashish Sharma認為,隨著亞馬遜進入線下零售領域,整個市場將出現結構轉型。
“他們不會像其他零售商那樣以固有方式運營,亞馬遜會將美國的技術整合進來,將其打造成未來零售。我們現在需要靜觀其變。”Ashish Sharma說。
為體驗付費
阿里的盒馬鮮生,是為購物者提供身臨其境購物體驗的一個例子。
Ashish Sharma認為,印度線下零售商也必須要提供獨特的購物體驗,才能有立足之地。他提到了中國的盒馬鮮生,以及美國的亞馬遜Go。
四個月前,印度第一家無人商店Watasale在距離班加羅爾約350英里的南印城市科欽開門營業(yè)。為了這家店,今年32歲的Subhash S和四位合伙人籌備了四年。
“你只需要下載我們的APP,掃描二維碼即可進入商店并開始購物。你不必掃描每件產品,在購物完成后走出商店,所買商品的費用就會被自動扣除。”Watasale的首席執(zhí)行官Subhash S對志象網。
Subhash說,Watasale在面部識別、二維碼掃描和射頻識別等技術上進行了三年的實驗,這些技術在阿里巴巴盒馬鮮生中也有使用。但他表示,這些技術無法提供真正無縫的購物體驗。
“我們的商店與美國亞馬遜Go商店類似。我們希望消費者只需要進來、挑選產品,然后離開,而不需要掃描條碼或排隊結賬。”Subhash說。
為了創(chuàng)辦Watasale商店,Subhash和其他合伙人集資了20萬美元。在科欽之后,Watasale又在同在喀啦啦邦的城市Trivandrum開了第二家店,商店的面積只有五六十平方米,銷售果汁、即食食品、化妝品等。據Subhash稱,它還與某家“印度大型零售連鎖店”合作,將在加爾各答和古爾岡開設五家商店。
Subhash說,這些商店會比科欽的商店大,“我們正在尋找2,000平方英尺(185平方米)的店面。”
“千禧一代最愿意為體驗而不是產品付錢。如果我們?yōu)樗麄兲峁﹥?yōu)質而新穎的購物體驗,和質量上乘的產品,我認為我們將擁有龐大的客戶群。”Subhash說。
押注O2O
最近幾年,O2O(線上到線下)獲得了印度不少投資者和創(chuàng)業(yè)者的追捧。很大程度上,中國投資者的到來促使印度的線上公司開始考慮線下,很多公司都在關注O2O。
阿里巴巴在印度力捧的“印度支付寶”Paytm就正在與實體零售商合作,推進無現金交易。另一家阿里巴巴投資的雜貨電商Big Basket也已經開始在公寓和辦公室安裝自動售賣機,在線下銷售它們的商品。
印度的線下零售巨頭Future Retail旗下的Big Bazaar,也開始模仿電商為消費者提供送貨上門服務。在印度35個城市擁有120家商店的線下零售品牌Spencer,則開發(fā)了自己的APP,顧客到商店購物時,可以在APP上下單,將缺貨的商品送貨到家。
“當線上雜貨電商來到印度時,很多人說大街上的實體店會關門。但現在我們看到,線上商店與他們合作,讓人們可以更多地接觸到商品。”Healthy Buddha的Anurag Dalmia說,“隨著時間的推移,印度的O2O市場會越來越大。”
文章編輯:Micronet微網 最好的微商城盡在Micronet微網
如需了解更多微商城資訊 可報名申請或撥打全國免費電話400-830-8248
聲明:本網部份文章為轉載文章,在每篇文章底部有說明,文章的觀點和立場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,不代表微網立場,若是文章轉載中有侵范您的權益,請發(fā)郵件到 493149@qq.com或致電13922854199通知刪除,謝謝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