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日實體零售在電商上都有了較大的變化,開始找準自己的優(yōu)勢和定位,另辟蹊徑切入電商市場。
例如大潤發(fā)旗下的飛牛網宣布將在月底上線生鮮,上海八佰伴推出微信送貨上門服務、近日高調上線的大商天狗網更是直言其只為線下服務?梢,在與電商的“斗爭”中,實體零售已經日漸清醒。
首先是放棄PC端的爭奪,重點布局移動電商。近年來,隨著智能手機的普及,移動端開始備受關注,無論是京東、天貓還是1號店、蘇寧易購,移動APP的競爭日益加強。
但是,不同于PC端,在移動電商方面,傳統(tǒng)零售并不比電商落后很多,或者說雙方的起跑線基本一樣,同樣需要在界面設計、定制信息、促銷方案和營銷手段上不斷摸索,畢竟移動端的用戶習慣跟PC端有著較大不同,更加快速、簡潔、個人化。
其次確定了線上為線下服務的重點。
在筆者看來,無論是電商還是實體店,總歸是為了實現產品從商家到消費者手中,只是方式不同。
因為,當下線上線下分屬不同的利益體,自然導致線上線下打架的問題,而實體零售一開始上線電商的時候難免會有類似的困擾。
隨著實體零售心態(tài)的轉變,將線上作為線下輔助手段,為消費者提供快捷精準的消費指引、售后服務等,不論是線上下單還是線下購買,都落入同一企業(yè)的口袋。
只是在這個過程中,企業(yè)仍需在制度流程制定以及績效考核上做出調整,以適應線上線下融合的變化,防止一線實體店員工的抵觸。
第三,體驗依舊是重點,取悅消費者才是最終目的。
美好的圣誕節(jié),各家實體零售就使出了渾身解數,除了常規(guī)的促銷以外,體驗性也大大加強,僑福芳草地打出小王子的文藝牌、北京銀泰則拉來了價值30幾萬元的麋鹿……所有的一切都是為了將消費者留在店里。那么,電商呢?經過“雙11”、“雙12”之后,恐怕只能是常態(tài)的促銷,無非是比拼文案。
可見,消費者不是不愿意去實體店,只是不想去沒意思、商品價格又高的實體店。
最后,零售比拼的還是供應鏈,這也是京東、阿里拼命做物流的原因所在。
所謂零售供應鏈就涉及采購、銷售、物流等一系列內容。其實,實體零售商們,特別是區(qū)域零售商在自己的一畝三分地里,無論是倉儲物流,還是對消費者信息精準度把握,都比在全國廣泛撒網的電商有優(yōu)勢。就好比飛牛網賣生鮮就比京東有優(yōu)勢,因為大潤發(fā)只是開辟了另一個渠道而已,商品體系、倉儲物流都不需要重新構建。
那么,對于已經摸到一些電商門道兒的實體零售企業(yè),未來電商除了流量,其他優(yōu)勢還那么明顯嗎?
聲明:本網部份文章為轉載文章,在每篇文章底部有說明,文章的觀點和立場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,不代表微網立場,若是文章轉載中有侵范您的權益,請發(fā)郵件到 493149@qq.com或致電13922854199通知刪除,謝謝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