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直以來,京東以自營對外示人,但是實際上,京東始終是兩條腿走路:一是自營模式,另一個是第三方模式。且從利潤貢獻來看,京東自營賺的是差價,模式重,毛利潤率低,大部分利潤依然來自第三方平臺。
而根據(jù)5月8日下午京東發(fā)布的2017財年第一季度財報,曾經撐起京東 GMV 半壁江山的第三方平臺交易額增速接連下降,已與自營持平。
并且雖然從其第一季度的財報來看,連年的“虧損王”京東終于開始盈利了,但是透過表象看本質,京東第一季度自以為傲的盈利數(shù)字也不能掩蓋京東整體的增速在下降的事實。而且細細分析發(fā)現(xiàn),其背后暗藏著不小的模式風險。
以快消品為例,快消品被認為是零售增長最快的類目,因為其線上滲透率僅為5%。根據(jù)高盛預測,快消品相關的銷售將從6000億人民幣增長到2020年的1.8萬億人民幣。據(jù)財新報道,APS資產管理公司近期發(fā)表的一份研究京東的報告中,提到隨著京東的3C/電器趨于飽和,京東就正在轉向快消品作為它的新GMV增長來源。
但實際上,該行業(yè)競爭白熱化,利潤率薄如刀片,快消品的SKU和運營規(guī)模會使得這個生意對于京東自營模式來說管理起來非常困難。相反,阿里巴巴聰明地通過和各種合作伙伴合作,包括供應鏈、冷鏈及倉儲,來為天貓平臺助力。阿里巴巴表示,它正專注于拓展快消領域,并且愿意比其他競爭對手投“數(shù)倍”多的錢。阿里巴巴承諾拿出3億美元用于補貼消費者,另外3億美元用于提升物流和供應鏈。
早前,京東在全年業(yè)績電話會中,京東創(chuàng)始人劉強東就主動提出在快消領域京東要開始價格戰(zhàn),矛頭直指其在商超快消領域的競爭對手,表示:“京東將遲早在這個領域盈利”。但根據(jù)一份快消電商的調研報告數(shù)據(jù)顯示,京東不僅在消費者認知方面遠遠落后于天貓(差了10個百分點)。就是在嬰兒奶粉、食品飲料、酒和美容護膚4個主要快消品類上,消費者也更多地從淘寶上購買。
據(jù)悉,快消品已經成為推動京東GMV增長的主要因素,但快速消費品訂單規(guī)模更小、更重,這對每訂單的履約成本帶來了壓力。為此,京東寄希望于通過收購1號店戰(zhàn)略結盟沃爾瑪,入股永輝超市等一系列動作,提高快消品GMV。不過,值得討論的是,1號店的原股東沃爾瑪作為一個商超專家,尚不能把1號店扭虧為盈,怎么能指望京東可以呢?至于入股永輝超市,APS認為,從目前獲得的信息看,永輝視京東為競爭對手而非可以產生協(xié)同效應的股東,導致實質性合作的前景渺茫。
所以,如APS在報告中預測,“京東可能再次會用投資者的錢去做那些能幫它增長GMV但不能產生任何利潤的收購”,京東快消品自營模式行不通,將面臨增長巨大風險。
文章編輯:Micronet微網(wǎng) 最好的微商城系統(tǒng)盡在Micronet微網(wǎng)
如需了解更多微商城資訊 可報名申請或撥打全國免費電話400-830-8248
文章轉載于:http://www.ebrun.com/20161215/206686.shtml
聲明:本網(wǎng)部份文章為轉載文章,在每篇文章底部有說明,文章的觀點和立場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,不代表微網(wǎng)立場,若是文章轉載中有侵范您的權益,請發(fā)郵件到 493149@qq.com或致電13922854199通知刪除,謝謝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