微信營銷已經成為目前非常受熱捧的企業(yè)營銷利器,很多雙眼睛里都是燃著熊熊烈火,很多企業(yè)恨不得立馬投身進來,一起感受沐浴陽光。
企業(yè)在微信上可以大展拳腳的地方,最典型的就是微信公眾賬號了。很多有識之士已經在微信上掘到了第一桶金,當然,不成功的公眾號則更多。很多企業(yè)真正去玩之后很糾結:為什么到了我這,就怎么沒玩轉?為什么我堅持每天推送信息,關注不升反降?為什么我的新關注增長一直很慢?為什么我去做活動,互動非常之低?
造成微信運營失敗的原因有以下幾個方面:
1、把微信公眾號當做微博來用
微信打敗了微博,所以微信替代了微博,這簡直就是錯誤的。無論微信怎么橫行霸道,微信始終是微信 ,微博始終是微博,沒有誰替代誰的問題。微博只是沉淀下來了,并不是沒有人用了。相對來說,微信是“推送”消息,而不是“展現”信息。微信是發(fā)傳單,微博是LED大電視。一個是通訊工具,一個是媒體工具。
在粉絲方面,微信粉絲之間是封閉的,幾乎無交集,微博粉絲之間是打通的,起碼可以相互觀看和評論,微博可以利用群體造勢,微信不能。
2、缺少必要的提醒
微信會打擊提示轉發(fā)等營銷性伎倆,但是只要內容做得好,稍微提示一下也不是什么大問題。站在增粉絲營銷的角度,提示是非常有必要的。好內容在微信里面流傳,也是一個增加微信活躍度和粘性的形式。
但是有的公眾賬號既沒有明確的書面指示,又沒有相關人員的提醒,給人一副 冷若冰霜、高傲自大的感覺,這種地方,又有多少人情味?沒有人情味,就跟微信的特性背道而馳了。
微信的必要提醒有三個:一是關注提醒,這是最基本的;二是轉發(fā)類提醒,比如告訴人們怎么轉發(fā),為 什么要轉發(fā)等等,這是擴大張力的需要;三是回復相關的提醒,比如回復什么查看哪個欄目的內容,回復什么可以得到什么好處等等等,這是提升內在粘著力的需要。
3、圖文信息
移動互聯網時代來得太快,很多人還沒來得及反應就匆匆忙忙投入到移動大潮中。體現在公眾平臺上, 就是野蠻地復制PC端的內容硬塞到手機端,導致用戶體驗非常不好。
移動端主要工具是手機,手機比電腦屏幕要小得多,眼球聚焦點更小,所以更加耗費眼神,用戶長時間盯著手機看會很痛苦。
用戶靜靜坐下來看手機的時間很少,通常是在走路、坐車、吃飯、同學聚會、上廁所等等,都是碎片化時間,這些時間看手機,使用的是淺層注意力。
因此,為了尊重這兩個現實,也為了自己的公眾號不死翹翹,起碼要避免以下幾點:
大段文字?吹阶志皖^疼,往下翻得沒完沒了就想吐,這是很多用戶掛在嘴邊的一句話。字一多,睡意馬上就來了,再看下去手機就掉到地上了。所以,字一定不能多,如果字多,一定要切成一小段一小段。切記,用戶看手機,就像坐車看路邊的廣告牌一樣一掃而過。
沒有層次感。大標題—中標題—小標題—圖片—文字,這是一般人掃描網頁的層次次序,如果是一坨 、一塊的內容,沒有從大到小的結構,用戶查看的時候會有沒法下眼的痛苦。
沒有圖片。一張圖片就是一個故事,勝過千言萬語,這在PC端就是個真理,在移動端的饑渴程度就更 強烈了。沒有圖片,就像吃飯沒有菜,塞滿了就惡心著走人。
另外,微信圖文內容,不一定就是圖文,語音、視頻等多種富媒體可能更能讓人無法抗拒。
4、推送時間
微信推送時間應該相對固定,才能在粉絲腦中留下一點記憶,尤其那些忠實粉絲,甚至已經形成在某個時間段閱讀你的信息的習慣。反過來,推送時間一天一變的很難籠絡忠實粉絲 。
每天一條推送信息不是很麻煩的事情,但是要做到每天持續(xù)去做也不是件容易的事情。對于有少許粉絲基礎的賬戶,不能做到每天堅持推送,三天打魚兩天曬網,粉絲基礎就會慢慢瓦解。每一個品牌 印象的形成都應該有一個“腦白金式”的狂轟濫炸過程。
文章編輯:微網網絡 最好的微信商城系統盡在Micronet微網
掃描下面二維碼,獲取更多業(yè)內資訊
聲明:本網部份文章為轉載文章,在每篇文章底部有說明,文章的觀點和立場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,不代表微網立場,若是文章轉載中有侵范您的權益,請發(fā)郵件到 493149@qq.com或致電13922854199通知刪除,謝謝!